Photo by Zoltan Tasi on Unsplash
在3P(PHP/JSP/ASP)大行其道的年代,Server Side Render(以下簡稱SSR)是業界主流。 到了Ajax以及前端框架的興起,潮流工程師紛紛稱頌起Single Page Application(以下簡稱SPA)及Client Side Render(以下簡稱CSR)的好處。 又過了一兩年,B2C(Business To Customer)產業群起倡議SSR的重要性。 究竟是什麼原因,推著碼農在浪潮中兜兜轉轉呢?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~
Server Side Render(SSR)
剛接觸前端領域時,學的是JSP(Java Server Pages)。用Java把邏輯寫好,放進HTML中。 簡單範例如下:
<h4>Personal Information</h4>
<ul>
<li>
<p>
<b>First Name:</b><%= request.getParameter("first_name")%>
</p>
</li>
<li>
<p>
<b>Last Name:</b><%= request.getParameter("last_name")%>
</p>
</li>
</ul>
原理是Java把頁面所需的資料先在後端查詢/運算/編譯之後,塞進HTML,並將整個文件傳給前端。 而不涉及後端處理的互動,則交給JavaScript(JQuery)。 整頁檔案會充滿HTML/Java/JQuery/CSS,俗稱「義大利麵程式碼」。只要有任何改動,都要在一頁「好幾百行」程式碼當中來回尋找,小心翼翼地修改程式碼。
Single Page Application(SPA)
隨著服務越來越複雜,傳統SSR的缺點也逐漸浮現。
- Server業務繁重,除了CRUD(Create/Read/Update/Delete)之外,還要產生HTML。如果流量變大,還有「請求分流」,「負載平衡」的工作要處理。
- 每次換路徑(router),瀏覽器都要「從頭到腳」重新render。但有可能除了內文之外,Header/Nav/Footer都一模一樣啊。
與此同時,一般用戶的個人電腦/筆電也越來越強大。 Google透過Gmail展示了Ajax(Asynchronous Request非同步請求)技術好棒棒。 透過Ajax,網站換頁時僅需「部分更新」,不必「從頭到腳」重新渲染,讀取內容的速度也越來越快。 這種「如手機app一般滑順」的追求隨即成為前端的時尚,Single Page Application(SPA)即是這種追求的代名詞。
既然Client的電腦那麼強大,產生HTML/管理網站路徑(router)的工作就交給Client去處理吧! 這下子,前端JavaScript的工作量增加了,一頁「好幾百行」「義大利麵」的code依舊困擾著前端開發者。 「那就把MVC的架構搬到前端吧!」
前端框架與SPA的誕生
不論是Angular, React(含其生態系可視為一個框架)還是Vue,都以各自的方式來架構前端MVC。
由Client端負責管理router,處理較輕量的業務邏輯,最後在Client端組成畫面(Client Side Render)。與Server之間只需透過API傳遞資料,還可以將資料暫存在前端Modal,減少不必要的request。
至此,前端程式碼能以MVC的方式做切割,View的部分也能再拆分成更小的元件。「義大利麵」在江湖上顯著下降,各路碼農額手稱慶,可喜可賀!可喜可賀!
CSR的缺點
然而,電商網站紛紛導入前端框架後,發現了「不利營收」的痛點:「SEO慘不忍睹」。 CSR(Client Side Render)網站在瀏覽器初始載入「第一個畫面」時,body和head幾乎為空,而各大瀏覽器的爬蟲卻是在載入時抓取網站內容,這點對電商網站極為不利。
(其實強大的Google很快就改善了爬蟲的機制,但當時其他瀏覽器並未即時跟上)
Isomorphic JavaScript
小孩子才做選擇,大人會想辦法「我全都要!」
SEO問題發生在載入的「第一個畫面」。既然如此,Server只要負責回傳「第一個畫面」,剩下的頁面就交給前端自己處理。這不就皆大歡喜了嗎?
Indigenous SSR Method
以下是我在各大框架推出自己的SSR解決方案前,「土法煉鋼」的SSR作法(React + Redux)。
1. 建立一個NodeJS層
Express或koa都屬於輕量級的NodeJS框架。
2. NodeJS層的Route接前端的第一個請求
app.use("/", universalLoader)
3. 讀取前端build好的HTML
fs.readFile(builtHTML, "utf8", async() => {
})
4. 建立一個NodeJS層的Store(Redux Store),並向API Server請求第一頁所需的Data
const postList = await fetchInitPostList();
initialState.postList = postList;
const store = createStore(rootReducer, initialState, enhancers);
5. 打包網頁的head和body
const routeMarkup = renderToString(
<Provider store={store}>
<ConnectedRouter history={history}>
<Route component={App} />
</ConnectedRouter>
</Provider>,
);
const html = prepHTML(htmlData, {
html: helmet.htmlAttributes.toString(),
head:
helmet.title.toString() +
helmet.meta.toString() +
helmet.link.toString(),
body: routeMarkup,
initState: store.getState(),
});
6. HTML預留script儲存initialState
<script>
window.__PRELOADED_STATE__ = INIT_STATE;
</script>
7. NodeJS層回傳HTML
res.status(200).send(html);
當年(其實也才2年前而已)最麻煩的是,要用各種「奇技淫巧」的套件來建立NodeJS層的Redux Store和HTML markup。Component也要特別注意是否使用到window
, browser
等瀏覽器才有的物件,否則SSR必定跳錯!專案的複雜度完全提高了一個層級。
如今React有了Next.js統一SSR天下,Vue家族也有了Nuxt.js。各路碼農都能用「一致」的工具來製作SSR。至此,前端的江湖是否能有片刻的喘息呢?
SSR框架的誕生
由於我跟React生態系比較熟悉,就以Next.js來說明,SSR框架的方便之處。
1. 配備Router
Next.js對/pages
這個資料夾有特殊的設定,在/pages
底下的js檔,都會被視為一個網站「路徑」。
例如在/pages
資料夾底下建立一個about.js
,它的網址就是/about
。
如果不是固定網址,而是由id生成的網址,例如/:storeID/:productID
,在/pages
底下的js檔也可以進一步設定。詳情可見Next.js官方文檔範例,設定非常簡單。
以往用Express(Node.js套件)實作SSR的時候,不僅要維護client端的react-router
,還要維護Server端的express.Router
。如果Server要做到Code Splitting那就更加複雜了。
現在Next.js幫你省去維護兩端Router的問題,網站路徑統一在/pages
底下管理,著實省下非常多功夫。
2. 所有元件預設為SSR
Next.js在背後進行了封裝,除非有特別指定哪些頁面/元件一定要Client端渲染,不然只要是/pages
路徑底下的頁面,預設都是SSR。而且它神奇的地方是,撰寫過程中幾乎感受不到node.js的存在,大大降低架構SSR的門檻。
SSR當中最重要的,莫過於為了讓爬蟲能爬到網頁資料,Server必須先拿到頁面所需的Data,再把網頁回傳到client端。以購物網站為例,Server必須先拿到商品資料,再把網頁傳到前端,讓爬蟲能爬到商品資訊,增加網頁在搜尋引擎出現的曝光率。
為此,以Next.js來說,凡是在/pages
資料夾底下的js檔,都可以使用getInitialProps
的方法在Server端先打API資料,fetch回來的資料會以props的型式供Component使用。
Functional Component:
Class Component:
※ 在Next.js 9.3以上的版本,官方建議使用新的APIgetStaticProps
或getServerSideProps
,來取代getInitialProps
。以下是三者的比較:
getServerSideProps
:收到一頁(route)請求(request)的時候,會在Server端執行這個函式。通常用在需要即時查詢資料庫的元件,例如商品售價、剩下多少庫存等情境,有利於SEO,讓比價網站能爬到最新的價格。getStaticProps
:(某種程度上)只在next build
的階段執行一次。通常用在不需要頻繁更新的內容,例如部落格文章、不常更新的商品目錄等情境。getStaticProps
的優點是,它會把頁面build成一個靜態檔案(如github page),能即時回傳Client端,網頁載入速度較快。getInitialProps
:不論是在Server端或是Client端,只要載入該頁面都會各執行一次,在Server端甚至會早於getServerSideProps
。自從9.3版本推出getServerSideProps
以及getStaticProps
之後,官方並不鼓勵使用這個方法。比較可能的使用情境是,Client端和Server端需要互相傳遞資料,例如某些頁面需要token或權限才能瀏覽。
3. 幫你做到Code Splitting
這裡的Code Splitting(拆分程式碼),指的是「以Route(網站路徑)」來做拆分。目的是減少所需載入的程式碼,以縮短網頁載入的時間。
當使用者進入網站的其中一個路徑時,Next.js只會載入這個路徑所需用到的module、components,加快網頁載入的速度。
如果SSR沒有做到Code Splitting,Server在收到請求的路徑時,會把整個網站所需的css、js、以及第三方dependencies「一口氣」傳輸到Client端,造成Client端在「第一次」載入時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。
4. 簡單的lazy-load
網頁當中,可能有部分的區域是使用者「不一定」會打開的。例如,某個彈出視窗需要點擊某個button才會出現,或者是某些對話框,需要滑鼠hover才會顯示。
為了加快網頁的載入速度,這種「不一定」會顯示的區域,可以等到使用者確定要看的時候再開始下載。這種技術稱為lazy-load。
「等需要時再請Server提供」的lazy-load,自己實作的門檻是比較高的。所幸Next.js有提供dynamic
這個的工具,使用起來不僅簡單,可讀性也高。
import dynamic from "next/dynamic";
const Modal = dynamic(import("../components/Modal"));
const Page = () => {
const [isShowModal, setIsShowModal] = useEffect(false);
function toggleModal(){
setIsShowModal(!isShowModal);
}
return (
// ...
<button onClick={toggleModal}></button>
<Modal isShow={isShowModal} />
)
}
以上是我對Next.js比較有感覺的部分,時至今日它還在不斷更新。
目前,前端御三家都已有成熟的工具來實作SSR。Angular在爸爸Google的維護之下,已補足SSR的功能,而Vue也有了Nuxt.js。
本章總結
- 十幾年前,網站都是由後端負責處理資料和畫面。不論是Java生態系(JSP)、.NET生態系,或是PHP皆是如此。
- 隨著一般用戶的電腦越來越強大、Server業務日趨繁重、網站設計追求使用者體驗等浪潮之下,前端開始朝向Single Page Application的趨勢發展。
- Single Page Application使得前端JavaScript越來越複雜、不易維護。於是將MVC的概念搬到前端,前端框架因此誕生。
- 前端框架一開始以Client Side Render為主,不利於在搜尋引擎曝光(SEO)。而以Node.js搭配前端框架來做SSR,則會讓整個專案的維護成本大幅提高。前端御三家的生態系開始研發SSR框架。
- React(Next)、Vue(Nuxt)、Angular都逐漸有了統一的工具來實作SSR。都具備Router、Code Splitting、元件lazy-load的整合方案